(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 通讯员 王椰)12月5日下午,湖文读书会第二十期在图书馆二楼德园举行,学校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吴碧栓以“忠”为主题作经典导读分享。学校党委书记吴超仲线上出席读书会。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李骜博士主持。
在感悟经典环节,吴碧栓表示,“忠” 的思想在诸多传统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,儒家经典《忠经》强调忠诚与孝道,《史记》记载了诸多忠臣故事,《三国演义》刻画了诸葛亮忠心耿耿、关羽忠肝义胆的生动形象,他们已成为“ 忠”的文化符号,深植于读者内心。
吴碧栓引用《左传》“ 忠,德之正也”“临患不忘国,忠也”, 《论语》“为人谋而不忠乎”,说明“忠”也是古人修身的目标。他引用《木兰歌》“忠孝两不渝,千古之名焉可灭”, 强调忠孝精神超越时代局限,是激励华夏儿女的精神瑰宝。
在践行经典环节,吴碧栓从忠于职守、忠于家庭、忠于国家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。吴碧栓认为,忠于家庭体现为承担起赡养老人、抚育子女、改善生活等家庭责任,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家庭氛围。在忠于国家层面,吴碧栓列举了岳飞、林则徐、钱学森、陈祥榕等事迹,鼓励大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。
在研讨经典环节,大家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吴超仲指出,大家不仅要忠于国家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,也要忠于自己的岗位、忠于自己的理想信念、忠于自己的道德准则,作为教职员工要弘扬教育家精神,忠于教育事业,爱校荣校兴校,为学校圆梦“创大”、逐梦“博点”贡献力量;作为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信念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瞄准长远目标,勤学苦读,练就本领,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经管学院张瑞佳同学表示,大学生要坚守赤诚本心,诚信处世,“忠” 是凝聚人心之纽带,只有公民各尽本职,社会才能和谐有序。
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执行院长朱运海表示,“忠” 既是一种境界,也是一种修养,践行忠诚,需要源自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情感和由衷的认同。
机械工程学院于亚丽老师表示,从伦理层面看,“忠” 兼具道德价值判断与道德义务行为两层内涵,先明晰心之所向,确立道德价值判断,方能修身。
数统学院宋金柱同学认为,在社会关系中,忠诚不可或缺,无论是面对朋友、同学、老师,还是亲人,大家皆应一心一意、忠诚待人。
机械工程学院冯同贤同学表示,大学生应该铭记求学初心,坚守对自身的忠诚,方能不负青春韶华。
李骜认为,爱国、敬业、忠诚三方面紧密相连,爱国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,教师敬业要做到勤奋工作,学生敬业则要做到专注学业,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将自身塑造为对社会有益、对家庭有贡献的人,而忠诚是贯穿其中的信念与坚守。
在诵读经典环节,吴碧栓带领与会师生共同朗读了关于“忠”的经典语句。
朱运海为本次主讲嘉宾颁发了感谢状。
本次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·汉江研究院(孔明书院)、学生工作部·学工处和团委联合举办,学校“25+高校经典研读共同体”2024年度经典研读的师生代表现场参加活动,各学院学生代表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活动。
审核:熊文斌 朱运海
责编:胡磊 王礼刚